紅葉山櫻花苗木繁殖技術規程

 
點擊 30回復 0 原帖 2021-11-10 14:26

  


彩色苗木因其具有良好的觀賞特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社會需求持續旺盛。紅葉山櫻(Prunusserrulata Lindl.Royal Burgundy)就是近年來熱門樹種之一。作為山櫻花的一個栽培變種 ,葉色春夏秋三季紫紅色,花大重瓣淡粉紅色,觀葉、觀花俱佳,適合叢植群植,與山石配植效果更佳,已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但也存在紅葉櫻花繁殖與栽培技術不一,苗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本文對紅葉櫻花苗木繁殖及栽培養護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提升苗木質量,加快苗木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1 播種繁殖


1.1 種子處理


紅葉山櫻花與其他櫻屬植物一樣,種子具有低溫休眠特性,為了提高其種子發芽率,播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


1.1.1 冷水浸泡加冷藏 8 ℃冷水浸種24 h,然后冷藏在0~5 ℃的冰箱中60 d,處理結束后種子播種于苗床或容器中 。


1.1.2 種子沙藏沉積 將種子洗凈,與3~5倍、含水量70%的河沙充分均勻混合,再貯藏在背陽干燥處0.3~0.5 m深的土穴中90 d,翌年春將破殼露白的種子進行播種 。


1.1.3 赤霉素浸泡加層 用1 500 mg/L赤霉素浸泡種子48 h后,將種子去除清洗干凈,再層積60 d后播種,種子發芽率能顯著提高,達到92%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對種子單純冷水或赤霉素浸泡,對提高種子發芽率效果不明顯。


1.2 種子播種


將打破低溫休眠的種子取出,洗凈,然后放入3%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0 min,消毒結束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即可播種。種子播種播種時間多在3月上旬,播種方法一般有2個。


1.2.1 苗床播種 開春后選干燥向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塊,做成寬1~1. 2 m的畦,施復合肥8~10 kg/667 m 2 ,或者施入腐熟有機肥1.5 t/667 m 2 ,再加入呋喃丹5~8 kg/667 m 2 以防治地下害蟲。與土壤充分混合整平,澆足底水。第2天將處理后的種子撒播于畦床上,用種量10 kg/667 m 2 ;或者在畦床上開寬為10~15 cm、深2~3 cm的淺溝,溝行距20~25 cm。細沙土覆蓋,保持表土濕潤。北方地區還可在畦床上再覆蓋高約50 cm的小拱棚,可加速出苗 。


1.2.2 穴盤播種 穴盤孔深5 cm,清洗,最好再用酒精或福爾馬林消毒。播種基質用3份河沙+2份草炭土+1份珍珠巖均勻混合而成。每穴放入1粒種子,深度1~2 cm,覆土,保持表土濕潤。一般7~10 d苗可出齊,進入苗期管理階段 。



2扦插繁殖


2.1 扦插床處理


選取背陽、干燥土質為沙土的地塊,深翻除雜,用40%福爾馬林噴灑消毒,濃度為50 mL/m2 加水10~12 kg,薄膜覆蓋3天后整地做高畦,畦寬1~1.2 m。


2.2 插穗采取及處理


[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插穗要選取生長充實的當年生枝條,于7月上旬剪下。剪成10~12 cm長,有3~4個節的小段,頂端保留2~3葉片,為了減少水分蒸騰造成水分失調,每葉剪去一半,其它多余葉片去掉,注意保留大約0.5 cm的葉柄。插穗上端切口平,下端切口在距離插穗最下方節背面0.5~0.8 cm處斜切,保持切口平滑。將剪切好的插穗50支一捆捆好,將其插穗下部切口浸泡在生根粉的溶液中,濃度為100 mg/L,浸泡2 h。處理結束后取出,用清水沖洗然后即可進行扦插。


2.3扦插及管理


將插穗稍傾斜插入整理好的扦插床中,株行距3 cm×5 cm,深度4~5 cm,壓實,噴水保持苗床濕潤,遮陽網覆蓋。最理想是用全光照彌霧扦插床,能大大提高扦插苗成活率。也可以直接在扦插床中用挖溝淺埋法:淺溝深5 cm左右,溝距15 cm,將處理好的插穗按間隔3~5 cm的距離傾斜橫放于溝中,填土壓實,插穗露在溝外5 cm左右。噴水澆透,保持濕潤,15 d 左右即可發根。


扦插苗床管理主要4個方面:1)遮陽:在苗床上搭建遮陽網,晚上可適當掀開。2)噴霧:因是嫩枝扦插,一刻也不能失水,濕度≥95%,保持苗床濕潤是扦插成功的關鍵;3)病蟲害防治:每周用多菌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錳鋅溶液噴灑消毒一次。蟲害主要是螨類和蚜蟲,如發現,可用溴螨酯乳油、三唑錫、溴氰菊酯乳油等防治。4)移栽:當扦插苗發根3~5條,根長3~5 cm時即可移栽。在以后的苗期管理中可以根據要求,進行抹芽、修建等造型工作 。


3 嫁接繁殖


3.1 砧木培育


可以用普通山櫻、櫻桃、山櫻桃做砧木。砧木苗的播種繁殖同紅葉山櫻。當砧木苗3 cm高時進入苗期管理階段,時間約需1個月。期間水分管理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澆水濕潤土層3 cm,每10 天噴施一次1%的尿素,加速其營養生長。到了5月上旬砧木苗高10 cm高時即可進行移栽。移栽時要注意保護根系,移栽后注意灌溉,最好在砧木苗上搭建遮陽棚,移栽20 d后即可移去遮陽網。5—6月和9—10月各灌水2次,在5月底6月初、8月上旬施肥2次,以復合肥為主 。


3.2 嫁接


3.2.1 枝接 3月中下旬用切接法進行枝接。第一步將砧木從距離地面5~8 cm處平截,在砧木背陽面稍帶木質部向下直切2.5~3 cm深的切口;第二步剪取當年生生長充實的枝條,每段6~8 cm,保留2~3個芽,在最下方芽的背面水平低0.5 cm處向下斜切,成長斜面的切口,再在其對面切一個約1/3長的短斜面切口;第三步將插穗長斜面的切口朝向砧木豎切口的內側,對齊形成層,插入接合;第四步用塑料膜條綁扎固定。


3.2.2 芽接 用“丁字形”芽接法進行,7月上中旬是芽接的理想時間。第一步在砧木背陽面距離地面15~20 cm,橫切一口,豎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切口成“T”形;第二步剪取當年生紅葉山櫻枝條,保留0.5 cm葉柄去掉葉片,在芽的上方0.5 cm處橫切一刀,再在芽下方0.5 cm處向上斜切一刀,取下稍帶木質部的芽的“盾片”,小心剝去其木質部;第三步剔開砧木切口的樹皮,將芽片插入其中,芽片上方橫切口與砧木橫切口吻合;第四步綁扎固定,注意芽和保留的葉柄露出。當接穗芽開始萌發并抽生新枝時,在芽接接口上方約2~3 cm處剪掉砧木。


3.3嫁接苗的苗期管理


嫁接7~10 d檢查嫁接是否成活,如失敗應盡早重新嫁接。萌芽抽生10~15 cm時要及時解除綁扎。并及時抹去砧木的萌芽。枝接的還可以在砧木邊插竹竿,用細繩將接穗的枝條綁扎固定,防止大風吹折。嫁接10 d內忌灌水,特別干旱時適當濕潤土表2~3 cm。新梢有10 cm高時可以澆水和施肥。在2月、5月和8月各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適當加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鈣,增強小苗的抗性 。進過3~4年的培育,嫁接苗即可移栽。大苗培育的,在生長季要進行整形修剪,這有利于苗木快速成型。


4組培快繁


組培快繁是擴大繁殖系數、提高苗木質量的有效途徑,已在花木尤其是草本花卉擴繁中大量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應。


4.1 外植體的采集與處理


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剪取當年萌發的生長充實的半木質化枝條的中上部,剪成帶1個腋芽的小段,先用自來水清洗、沖洗,用75%的酒精消毒30 s,1%濃度的NaClO消毒10 min,無菌水沖洗,0.5%濃度的NaClO再次滅菌10 min,無菌水沖洗3遍,然后可以開始接種。


4.2 培養選配與處理


紅葉山櫻外植體啟動培養基用改良MS+NAA0.05 mg/L + BA 0.5 mg/L + 蔗糖30 g/L + 瓊脂6 g/L,可以在接種5 d 后進行遮光10 d處理,能有效增加試管苗株高。可以在固體培養基上添加20 mL液體培養基1/2MS + 0.5 mg/L的BA + IBA 0.5 mg/L + 肌醇300 mg/L,pH值保持6.0可以快速培養紅葉山櫻組培壯苗。生根培養基為1/2 MS + NAA 0.05 mg/L + IBA 0.05 mg/L + 蔗糖20 g/L + 瓊脂6 g/L 。


舉報收藏 0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