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園林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點擊 170回復 0 原帖 2021-11-23 14:01

 

行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1)行業發展概況

  

園林機械行業發展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世界上第一臺割草機于1830年問世,標志著行業拉開了發展的序幕,此后多種不同類型的用于園林綠化和養護的機械設備相繼出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型園林綠化和養護機械開始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家庭,逐漸成為家庭常備機具; 20 世紀末,各國主要城市的綠地建設和養護作業基本實現機械化。進入 21 世紀以后,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同時伴隨著機械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從市場分布來看,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是園林機械產品的主要消費區域。而對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而言,園林機械行業正處于持續發展階段。受益于經濟的增長和人口基數的巨大,未來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將不斷擴大,所扮演的角色也將愈發重要。

  

我國園林機械行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不斷向前追趕。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美國 MTD(美特達)、德國 STIHL(斯蒂爾)、瑞典 HUSQVARNA(富世華)等國際知名園林機械生產廠商開始進入我國市場, 將各類園林機械產品引入我國,同時也促進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時期后,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公共綠化面積逐年增長; 同時, 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不斷上升,生活小區、別墅以及城市公共綠地的綠化建設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在自家陽臺、屋前空地以及屋頂等位置開展各種園藝活動,并添置了眾多園林機械產品。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園林機械行業迎來了發展的契機,涌現出眾多規模不一的園林機械生產企業。

(2)行業發展特征和趨勢

① 發達國家產能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由于人力成本、運營成本不斷上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園林機械生產廠商紛紛將產能向具有成本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在當地建設廠房, 采購由當地企業生產的零部件產品進行組裝或者與當地的生產廠商進行包括OEM、 ODM 等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合作。國際產能的轉移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園林機械企業帶來了大量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也帶來了大量的商業機遇。 在與外資廠商合作時, 國內整機或者零部件生產廠商會根據對方的要求進行產品質量管理和生產, 而外資廠商會定期或不定期對產品質量以及生產管理過程進行檢驗。 通過與外資廠商的合作,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園林機械生產企業可以向國際先進水平學習,大幅提升自身生產管理水平和技術研發能力,為提高自身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② 產品自動化和多功能化程度將逐步提高

  

園林機械行業的發展過程也是產品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割草機為例,當割草機首次進入家庭庭院時,是以步行操縱推行式產品,此后逐漸被步行操縱自走式產品所替代; 隨后, 產品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小型坐騎式草坪割草機開始出現并逐步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割草機具備的功能也在不斷多樣化,除基本除草功能以外,逐步加入了碎草、收集、清洗、行走調速等功能,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便利。因此,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以及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未來人們對園林機械產品的自動化和多功能化要求也將不斷上升。

  

③ 行業自動化水平逐步提升

  

國內園林機械行業生產廠商受制于生產裝備水平, 消耗原材料和能源較多,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 生產效率不高;同時自動化程度較低也意味著對勞動力的依賴較為嚴重。 近年來, 國內制造業普遍面臨著人工成本持續上升、 招工相對困難的不利情況, 為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人工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引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設備, 在提高生產效率、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因此, 通過提升自動化程度降低能源、 材料的消耗以及人力成本,積極采用新型高效工藝技術、自動化設備以及信息化技術來提升生產效率已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舉報收藏 0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