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核心競爭力 園藝國貨未來可期 |“中國產品中國造”專題

 
點擊 42回復 0 原帖 2021-10-15 13:46

 

 

近幾年,隨著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電器、服裝、日化用品等行業都興起了一番“國貨潮”。園藝行業是否會迎來國貨春天?園藝國貨,廣義地說是國內花企、農戶生產或栽培的鮮花、盆栽、花木、資材等產品,而最高層次則是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技術的花卉苗木及園藝資材。


“中國制造”帶來“品質好花”


歷經30多年發展,我國花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額依舊保持增長態勢,出口額增加,進口額下降,其中鮮切花、種球種苗進口額降幅為歷年最大。究其原因,除受疫情影響外,正是由于近年來國產花卉的品種、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提升,國產花的進口替代作用在持續增強。從2020年昆明花拍中心(KIFA)交易數據看,高品質新品類鮮切花開始搶占進口花市場份額,多個玫瑰品種均價甚至超過進口玫瑰,成為市場新亮點。


正所謂“世界花卉看中國,中國花卉看云南”。以愛必達、品元、創森等為代表的云南本土科技型企業采用國際先進的溫室設施和精準高效種植方式,極大地促進了云南花卉生產設施、產品質量向國際一流水平靠攏。從2018年開始,云南已連續3年舉辦“十大名花”評選活動,共16家云南優秀花卉企業攜拳頭產品當選。產品涉及鮮切花類的玫瑰、繡球、菊花和百合,盆栽類的菊花、迷你玫瑰,茶花及其衍生品、滿天星保鮮花和食用重瓣玫瑰,以及種苗類的菊花、月季和康乃馨等。


南有云南,北有凌源。目前,凌源花卉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5萬畝,年產鮮切花3.8億支,產值達40億元,產品包括百合、郁金香、唐菖蒲、菊花等1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其中,百合是凌源最有特色、規模最大的花卉,尤其是東方百合,交易量占全國的30%。


在今年的國際花展上,上海麗輝花卉園藝有限公司展位成為展館內引人注目的“打卡點”。數百支大花飛燕草鮮切花被“種植”成一片夢幻唯美的藍紫色花海,讓人一見傾心。在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麗輝大花飛燕草再次亮相,讓觀眾直接看見國產花卉的進階與技術提升。放眼花卉苗木行業,一大批國產優質苗木占據著我國園林綠化主戰場,即有傳統的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的牡丹、河南南陽的月季,也有早已普及的紅花檵木、四川溫江的紫薇花瓶,以及新生的山東榮成玉玲花、浙江余杭的色葉容器苗,等等,各地特色產品不勝枚舉,可謂是群芳爭春。




▲云南花卉智能生產溫室


從“國外引進”轉向“自主培育”


就規模而言,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但掌握“種源芯片”核心競爭力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這些年來,各地花卉科研院校、生產基地和企業不斷開展產學研合作,提高品種選育和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形成了一批“中國創造”的園藝國貨。


自主創新品種最受注目的領域在切花。云南“十大名花”當選產品中的云秀花卉、錦苑花卉、錦海農業等生產企業均擁有具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長期關注我國百合產業發展的百合育種專家趙祥云表示,凌源種植百合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北京農學院百合育種團隊將‘云景紅’‘文雅王子’‘粉佳人’等6個庭院百合新品種在凌源等地推廣試種。另一熱門球根花卉郁金香,品種和種球至今依賴國外進口,國內產業發展受到制約。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郁金香團隊經過20年的努力,利用我國野生郁金香資源選育出‘紫玉’‘天山之星’‘黃玉’等11個雜交新品種,填補了我國無自主知識產權郁金香品種的空白。團隊帶頭人屈連偉表示,團隊將繼續針對產業“卡脖子”問題逐個攻關,希望能盡早打破我國郁金香市場長期被國外種球占據的被動局面,讓“中華郁金香”在祖國大地美麗綻放。


而在盆花領域,紅掌、月季等品種研發推廣也頗有收獲。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培育的‘小嬌’‘福星’‘朝天嬌’已躋身國內市場的主要栽培品種,中心還培育了紫色、橙色、咖啡色的紅掌新品種來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一度受國內花友追捧的進口貨“歐月”,國貨想要彎道超車要下真工夫。天狼月季近年推出的‘空蒙’‘胭脂扣’‘羅衣’等自育品種憑借高顏值、好品質熱銷。‘胭脂扣’培育成功后,還經過法國玫昂公司兩年的品種測試才投放市場。


在苗木領域,‘四季春1號’紫荊樹、‘香雪’梔子、‘福祿紫楓’‘金陵黃楓’、棕櫚四季茶花等我國苗木人培育的新優品種,正從苗圃走向大江南北,綠化美化著城鄉環境和居民庭院。山東榮成東林苗木專業合作社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開發的‘榮成玉玲花’,花似白玉,果似鈴鐺,樹形優美,是深山走出的優質鄉土樹種,成為代表榮成本土品牌的新品苗木。


舉報收藏 0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