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638株人工繁育的平當樹幼苗,落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
據該所陳智發工程師介紹,被列入國家科技基礎調查專項“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目標物種”的平當樹,是中國特有種、瀕危種和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錦葵科平當樹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產于云南永善、大關、會澤、瀘水、祿勸和四川屏山。生于海拔280-1500米山坡上的稀樹灌叢草坡中,金沙江河谷為其主要分布區域,分布區域狹窄。
平當樹長期以來鮮為人知,其“外貌長相”僅限于原始文獻的描述和線條圖。在滇東北,平當樹被稱為“碎米籽柴”,混在其它灌木中,無法形成優勢群落,常被當作薪柴,加上人為干擾嚴重,生存環境破碎化,整體種群面臨高度滅絕風險,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2019年3月開始,昆明植物園開始對遷地保護定植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的平當樹開展科學研究、物種保育和展示工作。去年9月,平當樹開花并成功結實,11月底果實成熟。該園高級工程師尹擎采集果實,進行種子清理和種子繁殖試驗工作。今年3月初,播種16天后種子開始萌發,4月初將幼苗移栽到苗杯中。
據了解,平當樹姿態優美,葉片婆娑,花色潔白,倩麗靜雅,觀賞性較高,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優良的園林觀賞植物。人工繁育的1638株平當樹幼苗移栽落地專類園,對推動平當樹的遷地保護、種群增強與回歸的綜合性保護體系構建,開展保護生物學、生殖生物學、種子生物學等研究和園林園藝等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為:花色潔白的平當樹花朵簇擁成團
圖為:人工繁育的平當樹幼苗
圖為:平當樹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