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的六安市霍山縣林地總面積達230多萬畝,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越的山地氣候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自林長制改革以來,霍山縣扎實推進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建設,發展林下經濟是霍山縣林長制改革三個創新點之一,把發展中藥材和林特產品種植加工等林下經濟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和新的增長點,明確了發展目標和任務,林下經濟從傳統的林糧間作逐步走向了多元化、規模化發展,林業特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帶動群眾增收和林業增效,為振興鄉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精準規劃引導。將林下經濟發展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納入全縣經濟發展戰略。霍山縣政府印發《霍山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和《霍山縣竹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在山區地帶以林下仿野生原生態種植方式發展建設霍山石斛等優質道地藥材種植帶,鼓勵推進竹林林下經濟發展。
二是突出功能區帶動。在漫水河、上土市、太陽、太平畈等西山藥庫功能區,引導發展霍山石斛(米斛)、霍山赤靈芝、天麻、茯苓、藥百合、艾草等生態型林下經濟項目,在其它鄉鎮根據林地生態承載能力合理確定種植種類和規模,培育林下生態平衡種植示范基地。年均培育林下食藥用菌天麻約1000畝,年產量約100噸;培育茯苓面積約1200畝,年產茯苓約4000噸,藥用菌年產值約2.7億元。發展林下霍山石斛(米斛)、黃精、白芨、菊花、艾草、杜仲、山茱萸等中藥材約6000畝,其中林下石斛2000畝。利用油茶林下套種豆類、菊花等經濟作物約3000畝。林下養殖豬、牛、羊、雞、蜜蜂等約2500畝。
三是強化跟蹤服務。充分發揮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做好項目申報、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工作。及時提供市場行情、優質苗木等信息,搭建科技橋梁,組織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以先進適用的新知識、新技術對農民進行林下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產業科技含量。林業部門還結合自身職能,妥善處理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在安排森林采伐限額指標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食藥用菌需要采伐的木材,優先保障林農發展生產需求。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霍山縣政府出臺《霍山縣中藥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鼓勵霍山石斛、靈芝由設施栽培向林下仿野生原生態栽培模式轉變;出臺《霍山縣推進竹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建設毛竹產業集聚區,建設竹林運材道,培育建設高效筍材兩用林基地,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新建竹林運材道400公里,建設高效筍竹兩用林示范基地10000畝。據統計,縣政府每年投資5000多萬資金獎勵發展林下經濟。